第二十六章(13/18)
而且,可以令整个中国的权力结构,为之一变。再比如部门和部门之间,缺乏制度约束,一个部门需要另一个部门协调配合,那个部门积极配合是
,置之不理是天理。部门之间不配合,并没有相应的制度制约他们,各个部门于是山
化,码
化,变成了靠山吃山的独立王国。山
林立,码
并行的
况下,要办事,就不是靠制度,而是靠
。因此,
哪怕一件很小的事,也一定要拜码
,拉关系,否则就推进不了。
对此,行政主官无可奈何,他们若想成一件事,只能搞运动,大会战,将许多山
的负责
捏在一起,现场办公。可这样的事,毕竟是大事,是阶段
的工作,比如严打。阶段
工作一旦完成,各个码
回归本位,
常工作,又恢复常态。这种运动式兵团式的工作方法,后患无穷,最突出一条,是粗放型工作方法和执行程序,更加的粗放化,甚至走向去程序化。
赵德良推行党建和政建的系统化细化,恰恰要解决的,就是这类问题。当然,仅就目前来看,赵德良作为省委书记,大概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力,对很多部门进行理顺
的合并裁撤。假若他下决心的话,完全可以增加公安部门的职能,将信访甚至工商等部门的执法行为,全部归于公安。甚至可以借鉴关国的做法,建立地方警察局和国家公安局,将地方
的案件,划归地方警察局,而将一些重大影响的,关系国家稳定的案件,归
到国家公安局。如此一来,目前多
执法的混
局面,便能够得到遇阻。
当然,这样的改革,属于政建范畴,或者政改范畴。政改,确实需要大动戈,牵一发动全身,稍有不慎,便可能出现大问题。赵德良之所以抓党建而暂时不抓政建,原因大概也就在这里。与政府部门以及职能的
相比,党的系统架构,是明晰的,而且也是相对完善的,缺乏的只是标准化。因此,这项工作,相对还是要简单得多。
唐小舟之所以转变观念,积极推动赵德良的党建年活动,是因为他意识到,赵德良并非如他此前所理解的,热衷于出政绩,不惜搞花架子,而是扎扎实实地在搞系统建设。党建标准化系统一旦建立,并且有可能在全国推广的话,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,将大大地向前跨出一步,并且必将搭建一座良好的政改平台,为政改提供保障。在各地提的党建系统化方案中,雷江、东涟和柳泉三个市是做得最好的。
东涟做得好,是因为吉戎菲打下了基础,那里正在推行组织事制度改革试点,其方案就是标准化。组织
事制度,是党建的一部分,甚至可以说,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