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章 孤注一掷(4/25)

机,一边翻查一边说,我今天刚好收到一个。吓唬的四句话——小时候,妈妈说,狼来了。上学时,同学说,老师来了。结婚后,同事说,你老婆来了。现在,说,这个月没来。

不知是段子不好笑还是大家仍然未能回过神来,全场没有一个笑。

丁应平立即接过了话,说,我这里也有一个。看看啊,是这样说的。若要一辈子高兴,做佛:若要一阵子高兴,做官:若要一个高兴,做梦:若要一家高兴,做饭:若要一帮高兴,做东:若要两个高兴,做

这个段子显然说得大家有共鸣,有笑了,有在评说。赵德良并没有给大家太多议论的机会,而是追着丁应平问了一句,对了,应平,我有一件事老早就想问你了,每次见了你又忘了。

此话一出,大家刚刚冒的对段子的兴趣,被迅速浇灭了。

丁应平并没有出声,等着赵德良。赵德良说,你是学历史的,你对平王东迁怎么看?

丁应平一下子愣住了。今天赵书记怎么了?东一榔西一子,刚刚提议说段子,现在又谈起了平王东迁。这哪里是开会?分明是聊大天嘛。丁应平迅速将自己的历史知识归纳了一下,说,平王东迁,是东周和西周的分界线。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,国都设在现在的西安附近,称为镐京。靠近西部,所以史称西周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,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姬宜臼将国都迁到洛阳,在东边,所以史称东周。

丁应平当然还可以说一大堆,可现在是在一个极其严肃的会议上,他不可能在这里讲历史课,只能长话短说,地说了几句,算是应竹过去。

赵德良说,你这话没说到点子上。西京好好的,周平王为什么要东迁?这不是劳民伤财吗?

陈运达原本不想涉及这些闲话,可在此时,他实在忍不住。整个江南省,陈运达被认为是春秋战国史的专家,曾经和省内几所大学研究先秦史的教授换对春秋战国历史的看法,那些教授无不甘拜下风。陈运达没有正规上过大学,只是在文凭热的时候,通过电大弄了张文凭,后来又迫于形势,弄了张硕士文凭,两个文凭都是中文,与历史无涉。陈运达之所以对春秋战国史感兴趣,完全是因为《东周列国志》。

陈运达还是初中生的时候,文化大革命开始了,全国停课闹革命,大些的学生去造反,他只能跟着瞎起哄。也就是这时候,他的隔壁搬来一户家,邻家有一个儿子,比陈运达大几岁,已经进工厂当了工。邻居的儿子对陈运达这个造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