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路上(3/4)

,竟然不知道东北的黑龙江、松花江、江和辽河两岸的大米是全国闻名,一年一季,吃起来特别香,比南方蒸不熟煮不烂的籼米要好多少倍,他竟然还敢到东北去卖大米。“喔,好吧,等我回去看看市场和行,有机会的话,就和你联系吧。”,我应付着他,对这些,你太认真,他们会很纠缠的。

杨导上车清点数,全了,才七点五十,提前出队了。在清晨薄薄的雾气中,我们的大告别了植物园。这里,除了给我留下了的快乐和见识了一些前所未见的热带植物,并没有给我留下多的印象,主要是因为造的因素太多,显得矫揉造作,缺少自然本真的成分。

中国的旅游景点就这样,瞎联想,瞎起名,整些驴唇不对马嘴的玩意。有块,不是‘采药老’,就是‘美望夫’,要么就是‘神探海’,要么就是‘猴子捞月’。虚荣的名族,空虚的文化。

汽车已经驶出了勐伦镇,到了公路上,没有太的印象了,好像就是我们来时的路。

“杨导,这是回景洪的路吗?”,我问道。“是啊,记忆不错啊。”,杨导连肯定带表扬。

导游带团旅行在路上,最怕寂寞冷场了,杨导不失时机地开始调节气氛,“谁来先给大家献首歌,我就给大家讲个笑话,好不好?”,她可真会鼓动。

“好!”,“好啊!”,“我来!”,“杨导,我来!”,大家不论男,争前恐后要唱歌,搞销售的就是活跃而大方,不像有些团,找个唱歌的都难为死了。

“大家先别争,士优先,让那位漂亮姐们先来,好不好?”,杨导指着一位二十多的士,“好好!美先来,美先来吧。”,大家纷纷同意。

那位披肩发的美,大大方方地走到车前,拿过杨导手中的麦克风,扯着嗓子唱起了一首《死了都要》,歌声很,水平不敢恭维,自己乐和了,大家认可了,就行了,这就是组团旅游的快乐。

她唱完,大家又起哄不依不饶地让杨导讲笑话。杨导假装推脱一番,就开始讲起。“说,有个姓焦的老大爷和老伴进城,晚上回不去了,要住宿。好不容易找到个旅店,房间都已经客满,只剩下一个大床房了。住宿登记时,服务员看是男两个,和老大爷要结婚证。老大爷说,‘我们是六十年前结婚的,那时也不用办结婚证啊,没有呀。’。服务员看老大爷实在没有结婚证,就说,‘没有结婚证也可以,那你们不准同房啊!’。老大爷一听,糊涂了,‘孩子,你这就一个房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